荒凉的大漠上传来了阵阵的驼铃声,而希腊的爱琴海早已开始拥抱太阳,品尝过甘甜的尼罗河水,仰望过高大肃穆的法老的神像,沉迷于这个黄金的国度,但心中向往的,是那片蔚蓝的海洋……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读余秋雨的书,不是因为他是散文家,而是因为他更是一位文化史学家,而我喜欢的正是各种史学类书籍,我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常常被他的学识和思想所折服。《行者无疆》是一本游记,我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有太多值得回味的细节。这本书记录了余秋雨历时6个月,走遍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的全部感受,以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为线索,穿插了很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遗址、杰出人物、艺术、饮食等实实在在的文化载体。
行者无疆,我一直对“行者”这个词十分敬仰,或许是源于水浒中“行者武松”仗义的好感,我也十分向往成为一名行者。我认为,人的一生至少有两件事还是要做的,一件是旅游,一件是读书。旅游可以使你的身体在路上,而读书则可以使你的心灵游历于世界的历史舞台。但我觉得,不纯粹的出去行走一番,永远都无法体会真切。
这本书里,我没有感叹余秋雨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去闯北极,也没有感叹他竟可以独立走完如此漫漫长路,让我惊叹的是,无论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去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后人的评价。他用行者无疆给书命名,他成为了行者,却让读者做了思者。
《行者无疆》分为南欧、北欧、西欧和中欧四卷,欧洲文明虽然至今深沉于中部,灿烂于西部,却以既不深沉也不灿烂的南部和北部为命脉。
书中有些细节的描写让我记忆尤甚,比如:南欧的威尼斯,在人们的思想里,它是一个身在现代却无车马喧闹的水城,一个让大家都很向往的地方。但是,威尼斯迄今为止,已经一百多次被海水淹没,这座古老的小城现在所显现出来的样子,是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我觉得威尼斯是出色而又孱弱的,按照人们的正常思维,总是会把出色的人列入强者,于是威尼斯身上就产生了这种矛盾之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呢?
还比如,中欧的奥地利,虽然也有深远的文化,却不像南欧的意大利那样颓墙残柱,而是处处都被收拾得齐整光鲜,有人评论说,这是没有文化的做法,其实又何必让所有的建筑都沉浸在历史里呢?看看今天有着“天堂”美称的杭州,除了保留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外,到处都体现出新世纪,体现出不一样的天堂美,我既喜欢眼前的杭州,也喜欢书中的奥地利,喜欢两者共有的古今共存之美。
还有,北极圈的旅程是极其艰难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所以书中让我感到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余秋雨一行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后,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余秋雨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这为我们这些足不出户的凡者打开了一扇西方历史文明的窗口,使我们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行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
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也无疆!
所以,我呼吁大家多读书,多旅行,让我们的身体和思想都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