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夜总会缺个少爷,老上海餐馆缺个切墩”,随市井低俗之风迎面扑来的,正是对白中两位主人公外貌与内涵独特的反差,也因此让电影充满了笑点,嬉闹中抓真凶。在种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推动里,唐人街探案系列在中国电影界打造了独树一帜的品牌。第一部里主人公那句“房间整洁无异味,不是伪男就是Gay”不知笑翻了多少观众,第二部完美继承了上部风格,春节档期电影票房达到了32亿,可谓一大喜剧IP。
正如戏剧的冲突就是戏剧的本质一样,“唐探”深刻地营造了各种冲突。一是人物形象的冲突。王宝强在电影里创造性地塑造了“唐人街第一神探”这一形象,黑口黑面、滥赌、好色,却武功高强,懂风水;刘昊然一副文弱学生模样,却有着超强记忆力、善于破案推理。贯穿电影里的所有人物,都被导演抽绎出具备一眼识别的特征,世界侦探大赛上出场的“叼着棒棒糖,梳着小丑女发型的女黑客”“肌肉发达喊着爸爸打我的壮汉”“如同哼哈二将一般的两位打手”等,各种角色都打上了明确的标签,虽然缺乏性格变化,却容易产生喜感的冲突。
二是传统与现实符号的冲突。21世纪普及的手机偏偏和看风水的“寻龙尺”同框,心肝脾肺肾配上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整出了一个杀人修仙的作案动机,嘴里念叨“兜里有砂,财富到家,背后有树,财神光顾”的赌棍,其实与中华传统在异域国度格格不入的冲突互相呼应。“唐人街”这一符号本身已经是冲突的结果: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华人形成了一个不说英文、只吃炒菜的封闭小圈子。
三是语言和场景的冲突。“go and see”“Dog leg,let horse come”这些只有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才体会的用语,硬译却易引人发笑。背后挂着总统川普的画像,与总统长相神似的警察局长却一本正经地在布置工作。黑帮在闹市里追捕主人公,摄影机移动在同一水平线上,抓捕被演员演成了一副脱衣秀。包括喜剧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男扮女装”“京剧《三岔口》摸黑打斗”“躲衣柜”等等情节设置,在“唐探”电影里被娴熟地运用,却总是有着不俗的效果。
作为商业片,“唐探”系列是成功的,尤其是探案元素和喜剧的错搭充满创意,但和经典喜剧之间仍有着一定距离。被挠笑了的观众仍缺一种更高层次的快感,伟大的喜剧是“笑中带泪”,我们也期待导演陈思诚在人物性格里挖掘更多的内容,毕竟挠痒痒的快感不可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