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是丹麦著名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描绘了作者1914年至1931年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故事。整本书几乎没什么情节,读来更象一篇篇如同散文随笔一样的短文合集,仅用时间线索连贯起来,没有中心矛盾冲突,没有男女情爱,也没什么非说不可的生活琐事。但作者匠心独运,将众多的人、事、景、物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非洲和非洲人民的真挚情感。小说记录了白人和土著居民的交往、土著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作者经营农场的艰辛和她的爱情,缠绵悱恻,感人至深。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神秘而温暖的东非之旅,而是一次与高贵灵魂的对话,它引导着我对“自然、生命、文明、自由”等全新的认识与思考。
这样的一本书,不深刻,也谈不上幽默,但就是这本书,就是这本记录白人在非洲垦荒拓地经营殖民地农场几乎 “鸡毛蒜皮”式生活的书,却被伊萨克·迪内森写的荡气回肠,如同非洲大陆一样悠远磅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也因为《走出非洲》,获得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与安徒生齐名的丹麦“文学国宝”,改编的同名电影获七项奥斯卡大奖。
书中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那如少女般纯粹、如少妇般浓稠的热情,对东非肯尼亚这方热土的拳拳赤子之情。书中有关爱情的篇章不过是广袤沙漠中掠过的一缕云,随风而逝,虽悲伤却不令人沉迷。真正让人不舍而郁积于心的,是与作者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用文字一字字镌刻的17年漫长岁月之城。这座围城在堆砌时经历了无数风雨与磨难,然而当它真正面临结束时,才发现17年仿佛只是短短一瞬,还未来得及把情感整理好便要不得不说再见。就像我们的一生,每天艰辛度过时总是充满各种不满或是抱怨,而待我们终须与它生生离别,我们只觉得一切只是匆匆,太匆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习惯于妥协曾经让我们百般不适的困境,只想让生活像日升月落一样有序地循环,安静度完我们平淡的一生。但,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无常更是从不会与我们商量。面对改变,面对新的开始,也许我们能过渡到下一段生活的那座桥,便是回忆。
这部书并不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就算是,那也是伊萨克·迪内森与她的非洲大地的爱情——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日出日落,每一缕清风细雨,每一个动物脚印都印证着这样的生死相许。虽然她走出非洲回到欧洲后,余生再也没有回到非洲,但她的心并没有离开非洲,她的文字可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