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感觉,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应该不是从工作地点到家里的那个距离可以衡量的,也不是电视频道上惊鸿一瞥的生物形态可以点缀的,深夜城市里稀疏的星辰,清晨普射穿透的阳光,都蕴藏着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这种关系引发了这样一本科普读物,从寥廓的宇宙到地球的大小,从组成世界的原子到移动的地壳结构。本书描述的世界,宏观上会打破我们的梦想,譬如去火星的载人任务需要4500亿美元的预算,而高能的太阳粒子会把DNA粉碎;譬如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超过30万亿公里,按200光年的距离测算,一个外星民族看到地球的时候,那也是200年前的景象:欧洲还是法国大革命,文明人穿着长丝袜、戴假发套。微观上,脑海的假象将被撕碎,譬如原子里电子不是绕着质子在旋转,像太阳系里的行星一样,这只是日本物理学家长冈半太郎的图画。实际是电子在原子内,像电扇旋转着的叶片,只是叶片好像同时在每个地方,而电子真的就同时在每个地方。
这本书于2003年5月出版后连续数十周高居《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排行榜最前列,并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03年度最佳科学著作之一。用科学的观点看,世界静静地在那里,只是被我们无视了。一年最大的幸福也因此有了答案:阅读此书的那种体验。本书作者比尔·布莱森另外写了本《趣味生活简史》,尽管我已经在网上找到资源,但为了保持对作者最大的尊敬和尊重,我还是决定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