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记者节的时候,前央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提出一个问题:“当记者节遇到立冬,应该怎么理解?”她给出自己的理解是:立冬这天带来一丝凉风,会使得记者的头脑更清醒。
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对敬一丹老师所说的这句话不能完成理解。小的时候,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记者的身影,他们西装革履,能够频繁出入人民大会堂采访两会和国内外牛人大咖,当时我对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光荣,走出去有面子。
曾经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新闻工作者无刻不在忙碌着、奔波着。从小我就热爱阅读与写作,一直想追求古人那种“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上大学后,我选择加入校报记者团。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竟是我新闻路的开始。
以前我是用文字书写心情,现在我是新闻的记录者,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教导下,我开始用镜头聚焦生活,用采访来探寻事件背后的新闻故事。白天,我们行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挖掘奇闻轶事;夜深时,万籁俱静,我们挑灯夜战,在台灯下伏案写作,为一个字、一段话反复斟酌、推敲,有时候看着室友已经进入甜蜜的梦乡时,我依然没有一丝睡意,新闻采写的新鲜感一直吸引着我,以至于使我完全置身其中,这种感觉是我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每当我挂着亮闪闪的学生记者证,就会心生自豪。
今年运动会上,我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有幸参与了新闻采访。当时我负责学生男子4X400米接力赛的项目,接到任务后,我难掩心中的喜悦与激动:“终于可以真正体验记者的工作啦。”也许第一次采访会很紧张,但这毕竟是我们学生记者“练兵”的好机会,更是新闻路上一次全新的尝试。我的指导老师常用“七分采,三分写”来强调采访的重要性,为了完成这次采访任务,我提前列出采访提纲,将问题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站在赛道边上,看着第一名选手矫健的身姿越过终点线,我目不转睛的锁定这个冠军队最后一棒的背影,等他往前走了几步稍作调整后,我小心翼翼走到他的身旁,礼貌问好后进入“采访状态”,了解他们运动会幕后的故事,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团队精神和集体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记者这个职业的诱人之处在于,你可以通过个人魅力走进别人的内心深处,挖掘他们潜藏在心底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成一场又一场心灵的旅途。记者是什么?瞭望者、发现者、监测仪、记录者、无处不在的眼睛、孜孜以求的揭露者……这样的职业形象让人尊敬,比饭碗、生计更能激发起人的激情,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多半都伴随着理想、热血、崇高、使命这样的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嗅觉,才能将这份工作做到极致。
记者节,这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新闻媒体工作者都在忙碌奔波着,没有鲜花、掌声、更多的是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