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概况
学院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充分发挥“两个优势”(既学院在交通行业积累的综合资源优势和地处武汉“中国光谷”的区位优势),抢抓“三个机遇”(即湖北建中西部交通强省、做大做强汽车等支柱产业和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把专业办在交通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增长点上,主动适应交通发展和区域经济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培养交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适时开发新专业,合理调整优化老专业,深化改革建特色、强化内涵保质量。
紧扣交通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开设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坚持交通职业教育必须为交通行业和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密切关注交通行业和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专业的调研论证。既重视陆上交通专业开发,又重视水上交通专业开发,并适度开发和建设其他类专业,做到每年申报一批、储备一批新专业,构建合理的专业布局。学院开设的专业数由建院初的7个逐年递增,2002年、2003年15个;2004年19个,2005年25个,2006年31个,2007年33个,2008年36个,2009年37个,2010年38个,2011年39个。
各重点专业举行论证会
联手行业、企业共建专业,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一是本校教师与行业、企业有关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院的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和指导;二是实施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度,即专业建设由校内一名优秀专任教师和一名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负责,共同谋划专业建设与发展;三是与行业、企业共建 “双师结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学院聘有300多名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承担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并聘有8名湖北楚天技能名师--- 熊荣华、陈刚毅、伍云辉、李凌、张强、曹传林、黄洪涛、王利军,同时实施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等办法,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等3个专业建成湖北省高校教学团队;
重点专业示范建设中期8名先进个人获表彰
四是与行业、企业有关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主要课程标准。学院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按照“企业调研 — 岗位(群)工作任务 — 典型工作任务 — 行动领域 — 学习领域”的课程建设思路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单元设计等。目前学院37个专业正在进行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院四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0%以上核心课程均完成了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整体设计等全部工作,近3年编写和出版各类专业教材、实训指导书等校本特色教材126部,其中和企业共同开发的教材76部。五是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挂牌、双基地”建设模式,建成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199个,其中“双挂牌、双基地”数31个;同时积极开展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已建成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运用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紧扣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紧抓“第一课堂”,紧盯“第二课堂”。学生既应具备从业必需的文化知识素养,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还应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教”和“学”在时间上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在内容上向“职业技能”突出,在培养方式方法上着力改进和优化,在发展目标上向“国家级”看齐。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我院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英语口语大赛、全国交通职业院校测量大赛、全国交通高职院校一汽丰田杯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大赛、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高职高专电子大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2项。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2010年全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省一等奖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数学建模奖项的院校
我院学子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湖北赛区专业组一等奖
湖北交职院学子在全省“亚龙杯”汽车技能竞赛上获得湖北赛区一等奖
2010年全省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
道桥系学生在2009年“南方杯”工程测量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我院选手获得2010年“比亚迪杯”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一等奖